師者,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。
  然而,近日四川大學首屆“我最喜愛的十大老師”之一——周鼎的《自白書》告訴人們,教學只是大學老師的副業而已,科研才是主業。
  “一個相信講好一門課比寫好一篇論文更重要的人,今夜死去了。” 周鼎宣佈不再自取其辱,退出公選課教學。而此前,他的公選課在選課系統中十分火爆。
  一個執著於本職教學的老師最後也只能“寧鳴而生,不默而死”,周鼎告訴澎湃新聞,“退出公選課教學後,必須去完成一些論文和科研工作。”
  “重科研輕教學”是件皇帝的新裝
  四川大學稱,周鼎老師今年申報了教學型副教授,但未達到申報條件。
  有人可能會說,《自白書》只是周鼎沒評上職稱的酸葡萄。
  錢江晚報認為,一點都不酸。周鼎《自白書》里指出的高校“重科研、輕教學”現狀,此前被很多人都批評過;只不過周鼎的批評方式比較特別,更多感性的成分,因此反響也比較強烈。
  高校“重科研(論文)、輕教學”的量化考核標準已經存在多年,周鼎只是眾多受害者中的一個。
  今年7月29日新京報曾報道,今年4月,清華大學決定不再續聘外文系講師方艷華後,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畢業生、共計50多封4萬餘字的請願書,希望將這位“因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導致科研成果不足”的老師留在教學崗位。
  光明網認為,自白書提到的問題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,周鼎只是皇帝的新裝里的小男孩。
  可笑的是,在“重科研”的指導方針下,我們科研成果卻外強中乾。
  在每個大學教師都背上了論文考核數量後,我國國際科學論文數量已居世界第二位,本國人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,但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%。
  光明網說,君不見,每年一到評職稱的時候,每種亂七八糟的報刊雜誌上,擠滿了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的論文。看看新聞報道,高校教師、教授剽竊他人作品的情況,可以用“多如牛毛”來形容。
  讓高校以學生為本
  “唯論文制”、“唯課題制”的規則過於僵化刻板,讓不少人學會投機取巧、剽竊矇騙的伎倆,而那些一心一意講課、搞科研不懂潛規則的老實人吃了虧。華商報做出總結。
  那高校何以還要“重科研、輕教學”?新京報解釋,因為科研成果才被認為是學校的硬實力,是大學排名的重要指標,是校領導的重要政績。相反,高校在“教書育人”方面做得如何,反倒無從評價因而顯得不那麼重要。
 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李凱教授在瞭解到中國高校的評價標準後稱,美國對教授發表論文和獲取的科研經費等都沒有硬性要求,“要不然那些做理論研究的教授都沒法活了”。
  教師沒法“活”了,受傷最大的自然是學生,影響的是一個國家的教育,甚至是未來。
  網友@大臉撐在小胸 表示:現在高校真的太過於強調科研產出了,一個老師如果只是教學好的話會被逐步邊緣化,這種評價制度既不公平也不明智。
  北京青年報指出,這些問題早在10多年前,就已引起社會輿論關註,要求高校重視人才培養、教育教學,可至今卻沒有看到高校有調整的跡象。
  根本原因在於,今天的高校完全實行計劃辦學,而非開放辦學,社會公眾的質疑,甚至受教育者的抱怨,都無法影響高校的辦學戰略——高校辦學只對行政計劃的主導者負責,而不是對教育和受教育者負責。
  學校,學生之校園。希望教師、教授等詞都不要失去了詞語的本意。讓高校“以學生為本”,而不是“以論文為本”。
  新京報新媒體編輯 戴熙婷
  編輯:李雪瑩  (原標題:【媒目】大學老師的自白 高校教育的硬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bhcmqfnr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